股市资讯官网_今日大盘行情分析+热门牛股推荐_股民必看的投资指南下半年的这条重点投资主线刚刚展开

2025-07-24

  今日股市,股票推荐,大盘走势分析,股市资讯,股票入门,短线炒股/为广大股民提供及时准确的股市行情分析、热点股票推荐、最新利好政策解读与炒股实战经验,帮助你把握投资先机、实现财富增长!7月1日中财委的“反内卷”会议之后,两周内,各部委已经有全面动员的迹象,这一政策已经超过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下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之一。

  下半年的宏观面不会有大的变化,经济也没有差到有新的刺激政策出台,指数又在高位,需要新的题材刺激,在这种背景下,涉及多个底部行业的“反内卷”,可能会成为下半年市场的核心主线之一,值得写点内容。

  我从2022年开始关注各行业何时出清的问题,在2022年8月7日的文章《为什么企业“躺平”会让A股进入长期牛市?》一文中,认为:

  1、中国把投资推高到了此前从未见过的水平,结果是要素生产率的下降,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

  2、长线投资需要关注供给而非需求,关注竞争格局而非盈利增速,需要逆资本周期或跨越资本周期。

  3、成长型公司要买“增速下降得比别人更慢”的,价值型公司要买“恢复得比别人更快”的。

  到了去年又发了《七不买:A股“反内卷”投资指南》一文,提到了个股“三不买”和行业“四不投”。

  三不投:头部品牌优势不明显的行业,如果没有市占率差距拉开的明确趋势,不选

  四不投:消费者喜新厌旧没有粘性的消费品行业,过度信赖大客户的中游制造业,不选

  趁着“反内卷”题材还没有全面发酵,今天再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本文就不写以前那种逻辑严密的文章,尝试一下比较随意的“朋友圈体”,内容来自我平时在同行交流、知识星球的碎片化的观点,写文章再加上一定的拓展。

  从目前政府与企业座谈会透露的信息来看有两个核心:一是限价,未来光伏行业“反内卷”的政策思路是,用完全成本设定价格底线,以遏制低于成本的低价倾销;二是收购产能,头部硅料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小企业关停产能,占全行业的40%。

  7月上半月,多晶硅报价从3万元/吨左右跳涨至4.5-5万元/吨,但硅片和电池片行业只涨了5~10%,组件价格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虽然这两个环节目前上调报价意愿强烈,但价格能否逐步向下游传导还是未知数,华润电力最新一期采购开标时间忽然推迟,主要是因为下游下半年装机需求不足,中性预测都是同比负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 ,想要实现顺价销售,还是要有新的“光伏装机”政策,让下游的发电企业(国企为主)增加资本开支,消化上游去产能导致的亏损(民企为主),否则难度还是很大的;如果没有新增需求,就要看各环节的博弈能力,如果中游博弈能力弱,则承担大部分亏损,以市场化淘汰小产能,让行业集中度提升;如果上游博弈能力弱,那就算去产能,硅料价格仍然会渐渐回落,类似2022年末,硅价一度联合涨价,但下游订单未跟进,随后式回调。

  近期涨幅最高的硅料,实际出货量并没有下降,期货市场的产业套保盘也开始增加,其原因不难理解: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40%,反内卷之前下游库存较低,有一定的补库存需求,“低产能利用率+下游补库”,断然没有减产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去产能”的政策预期强烈,虽然障碍重重,但在没有证伪之前,下游也不敢库存太低,上游更是利用宝贵的“空档期”保证全年销售目标。

  政府主导下的产能重组,最大的问题是在出资比例和落后产能补偿方面必然存在巨大分歧。目前的五大硅料企业份额接近70%,这种集中度放在一般的行业,价格早就稳定了,只是因为硅料去年几年的产能扩张太快,加上老二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才会引发价格战。

  所以,即便没有当前的“反内卷”,硅料也会在两三年内通过市场化竞争淘汰产能,实现供需平衡。所以头部企业不可能也没有能力付出太大的代价收购小产能。如果按过去钢铁煤炭行业下指标一刀切的做法,很可能最后只是暂时降了产能,但让行业集中度下降,为未来再度“内卷”埋下隐患。

  光伏行业是先进产能,跟当年小煤窑和地条钢没有可比性,政策最大的风险是执行尺度:

  如果过于行政化,不依靠市场,会破坏行业市场化程度,未来带来更多的恶性竞争;

  如果只看结果,不择手段的话,“反内卷”会被行业寡头利用,变成 “联合涨价”,有违政策初衷;

  投资者要小心成为“去产能”代价的一部分。“去产能”的亏损本来应该在产业链内部的各环节消化,但企业通过期货套保、股票套利等金融市场,利用身处产业绝对信息优势,制造期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在金融市场“割韭菜”。投资者要高度关注期货市场注册仓单、虚实盘比的变化,还有股票市场的各种减持与变相减持。

  当然,让金融投资者承担一部分产业亏损,也是符合“金融为产业服务”的政策思路的。

  2015年供给侧改革最有效的是,整治地条钢,留下的都是盈利能力强的国有控股企业,这一改革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是长远的,在需求最差的24年,房地产拖累最严重、PPI最低,大部分钢铁行业都没有亏损,好于供给侧改革前的2015年。2025年,钢价继续下跌,但原料降幅更大,行业利润反而改善,更能体现供给侧改革后,钢铁行业的议价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5年煤炭行业去产能,则引发了一定争议,2016–2018年全国严控新增产能,关闭中小煤矿,以环保和安全标准的名义,指标由中央下达,地方无条件执行,部分省份煤矿关闭数量超过50%。煤炭“去产能”当时看是成功的,煤炭企业的长期亏损的局面被扭转。

  但到了2021年,随着疫情后的经济快速恢复、电力需求激增,煤炭国企缺乏投资意愿,供应未能快速跟上,导致煤价暴涨。虽然中国电力市场实行“煤电联动”,但电价涨幅明显滞后,发电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被迫选择“少发电”,出现了全国大面积拉闸限电的现象。《经济日报》等媒体也曾明确提到:“过去几年煤炭行业去产能过快,造成电煤供应阶段性短缺”。

  事实上,2018年的经济下行,与之前的供给侧改革也有一定的关系。上游资源价格上涨,下游消费需求没有配套刺激政策,结果挤压了中游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大中型企业的投资意愿下降。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结合在一起,社融增速明显下滑,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造成冲击。这些上轮供给侧改革的经验教训,可能会影响这一轮“反内卷”的政策思路。

  各行业七嘴八舌地讨论“反内卷”,钢铁煤炭作为老大哥上台分享经验,一边的快递行业笑了:不就是“反内卷”嘛,我们快递每年都反。下面是这个“资深反内卷”行业介绍的经验:

  快递每年的反内卷,都是在国家邮政局的行政指导下,多部门(交通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配合,每次都能成功,大家集体涨一轮价,快要卷死的企业续一口命,来年继续卷。所以不要觉得民企为主的行业就不能“反内卷”,每年反一次内卷,就好像熊市过程中的暴力反弹,虽然导致行业出清的速度慢一些,但还是在出清,最大的好处是不会引发大的动荡,不会出现大企业倒闭引发的社会动荡。这也是一种“反内卷”的模式,适用于民企较多的行业。

  行情的初期,投资者有肌肉记忆,更关注反过一轮内卷的钢铁、煤炭,但鉴于上述行业多多少少出现了“反过头”的问题,接下来反而应该关注2020年以后开始内卷的行业,除了最典型的光伏外,还有化工和生猪,还有像快递一样比较容易反内卷的行业,比如水泥和玻璃。这些行业的产能都不落后,所以注定跟2015年不同。

  下一个可用的工具是劳动保障类政策,这在政策研究中屡次提及,是“供给侧改革工具箱”中唯一还没有大规模使用过的,包括提高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严打拖欠工资、压价竞标、严格劳动保障、保证员工的休息时间,这些政策,不但能产生供给侧收缩,还能提高消费能力和时间,属于促消费和反内卷双管齐下的政策。

  不是所有的价格下降都是“坏通缩”,科技进步必然导致价格下降,摩尔定律描述的就是科技进步引发的“好的通缩”,光伏行业最典型的例子是颗粒硅技术渗透率提升,N型电池对P型电池的替代等。这种技术迭代引发的降价,长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但短期对落后产能利润的挤压作用明显,看上去是“低价倾销和无序竞争”,实际上是技术进步,如果强行限制销售价格,反而不利于行业整体去产能。

  有人认为,政府只要想做的事,没有一件不能做成,但我要说的是,正因为政府知道这一点,所以政策在制定目标时,都要考虑的是政策的代价是什么,能不能承受。供给侧改革最大的顾虑是影响地方地府的GDP目标、税收和就业,后三个目标在当前的政策目标排序中优先级更高,注定了最终的“反内卷”政策都是温和的,不会出现2015-16年的供给侧改革那种定指标、一刀切的做法。

  正常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需求决定供给,供给适合需求”,但在“投资驱动”的模式下,却是供给决定需求,需求(国内消费+出口)适应供给水平,国内消费不行就扩大出口,如果总需求不足,就要降价创造需求,这就是“内卷”出现的根本原因。只有当降价也无法创造更多的需求时,才存在政府调节产能的必要,就是历次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在投资驱动模式下,“内卷”解决的是发展的主要矛盾,“反内卷”解决的是发展过程中供需不平衡的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要不要优先解决,并非取决于次要矛盾本身,而是取决于是不是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

  很多人无限拔高“反内卷”的政策高度,认为是中国从投资驱动转为需求驱动的标志事件。但一个国家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路径依赖”,类似“代码屎山”。而选择“路径转换”有很大的风险——谁能保证消费驱动的模式一定适合中国?谁能保证路径转换中不出现社会动荡?在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稳定的时候,在没有发生无法解决的政治危机时,就不存在路径转换的迫切性,也没有利益驱动。

  最后跑个题,这一轮行情一开始就有一种声音,认为A股已经从“融资市”转为“投资市”,居民可以从股市的上涨中,享受资产增值——我对此表示怀疑。

  “内卷化”和“融资市”一样,都是投资驱动的路径依赖的产物,都属于供给侧扩张,解决的都是“发展”这个主要矛盾,而“反内卷行动”和“投资市”一样,都是供给侧阶段性收缩,是因为“解决主要矛盾”出了问题,是为未来的“供给侧两次扩张”扫清障碍。

  为什么一个国家很难走出路径依赖,我以前写过一篇《为什么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大家可以看一看。

地址:股市资讯官网永久网址【363050.com】 客服热线:363050.com 传真:363050.com QQ:363050.com

Copyright © 2012-2025 股市资讯官网|今日大盘行情分析+热门牛股推荐|股民必看的投资指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