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资讯官网_今日大盘行情分析+热门牛股推荐_股民必看的投资指南促进民间投资组合拳落地:加大投融资支持 重点领域项目持股可超10%
2025-11-12今日股市,股票推荐,大盘走势分析,股市资讯,股票入门,短线炒股/为广大股民提供及时准确的股市行情分析、热点股票推荐、最新利好政策解读与炒股实战经验,帮助你把握投资先机、实现财富增长!
民间投资是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如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对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具有重要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11月10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明确从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提出13项针对性政策举措,包括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铁路、核电等重点领域项目并明确持股比例等要求,清理不合理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准入限制等。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关鹏11月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强化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渠道和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畅通投融资循环。
关鹏介绍,国家发改委已累计向证监会推荐105个项目,83个项目已发行上市,涵盖了收费公路、清洁能源、城镇供热、生态环保、仓储物流、产业园区、数据中心、租赁住房、水利、消费基础设施等10个行业18种资产类型,发售基金总额共2070亿元,预计可带动新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
但前三季度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的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1%,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2%,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关鹏表示,当前民间投资发展还面临一些难点、堵点问题。国家发改委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升整体投资效益,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若干措施》。
在扩大准入方面,《若干措施》明确,对需报国家审批(核准)的具有一定收益的铁路、核电、水电、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油气管道、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供水等领域项目,应专项论证民间资本参与的可行性,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书)中专项说明。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并结合项目实际、民营企业参与意愿、有关政策要求等确定具体项目持股比例。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
关鹏表示,这项政策对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释放了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信号。以上这些领域的项目主要为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项目,其中有些项目具有一定收益,民间资本有参与意愿,政策主要是针对这类项目而言的。考虑到不同领域的具体项目差异较大,民营企业参与意愿和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每一个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时,应结合项目实际、民营企业参与意愿、有关政策要求等确定具体项目持股比例。
近两年,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参股核电项目,先后在新核准的核电项目中引入20家民营企业参股,2024年每个项目民资股比约为10%、2025年提高至10%~20%;大渡河丹巴、金沙江波罗、奔子栏等水电站项目吸引优质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取得重要进展;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油气上游和基础设施,在储气设施、油气管道支线及终端管道项目投资占比已超过10%。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祁玉清撰文表示,当前制约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既有宏观经济、市场需求与竞争条件变化,又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新困难、新挑战。我国能源、铁路等传统行业改革持续深化,民间资本进入此类行业基本已无政策阻碍,但隐性门槛长期存在。
祁玉清表示,对此,《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和路径,要求加强对电力、油气、铁路等网络型基础设施运行调度的监管,并对铁路线路接轨、财务清算等投资运营堵点提出了具体改革要求,降低了有关行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实质性门槛,促进公平开放。
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梁彦认为,《若干措施》最大的亮点在于超越了以往文件中鼓励、支持、引导、允许等原则性表述,采用列举式明确了可参与的重点领域,并要求“应专项论证民间资本参与的可行性”,量化了具备条件的项目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将民间资本参与从“可选项”变成了“应选项”,增强了政策刚性。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徐欣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领域引入民间资本的政策供给,完善民营企业参与核电、水电、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等重大项目长效机制,研究论证持股比例,细化具体要求,有效推动《若干措施》落地。
《若干措施》明确,清理不合理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准入限制,严禁在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方面的准入条件之外违规设置障碍。支持民间资本更多投向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数字化转型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黏合剂”,贯穿生产活动的全链条,是产业延链增值的关键支撑。民营企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性强、融合度高、创新活跃这些特质天然契合。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春芳表示,总体上看,“十五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民间资本大有可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支持民间资本有序流向高价值服务行业。聚焦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重点环节,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附加值更高的科技服务业等行业,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李春芳还谈到,以改革试点为抓手树立转型升级典型样本。结合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创新多元化政策工具,支持民营企业持续探索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模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11月11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围绕“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听取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建议。
郑栅洁强调,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服务业具有巨大的扩容和提质空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希望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挖掘潜在商机,把握发展机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性、便利化发展。
《若干措施》强化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渠道和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国家发改委将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予以积极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截至今年10月29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其中安排一定规模支持了符合条件的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有效地促进了这些项目落地实施。
信贷政策方面,关鹏介绍,一是用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全面准确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和不良容忍制度,完善内部实施细则,满足民营企业合理信贷需求。三是推广“创新积分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聚焦服务科技型企业。
直接融资方面,关鹏表示,持续落实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政策。积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畅通投融资循环。
此外,国家发改委将在投贷联动合作机制基础上,打造国家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全国融资信用服务等平台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投融资高效对接,更加精准向民营企业投放信贷资源。
祁玉清表示,我国持续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但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更具针对性的改革举措。《若干措施》以问题为靶向,为民间投资打通堵点、注入动能。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必将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与创造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稳固的支撑。


